人生百年,立于幼學。學前教育改革發展牽動千家萬戶。
“這十年,我國學前教育取得跨越式發展,普及水平位列世界中上行列,廣大適齡幼兒享有公平接受學前教育的機會;這十年,學前教育資源發生格局性變化,公益普惠底色更加鮮明,人民群眾幸福感、獲得感顯著增強;這十年,學前教育治理體系不斷完善,辦園水平顯著提升,為提高國民素質、建設教育強國奠定了堅實基礎;這十年,學前教育始終立足國情、勇于創新,創造了中國特色的學前教育發展經驗,為世界貢獻了中國方案。”
在4月26日教育部召開的首場“教育這十年”“1+1”系列發布會上,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如是總結。
破解“入園難”,普及水平大幅提高
十年來,中央作出全面系統重要部署。黨的十八大提出“辦好學前教育”,黨的十九大要求在幼有所育上不斷取得新進展;2018年印發《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若干意見》,進一步明確了學前教育公益普惠基本方向,提出了推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優質發展的重大政策舉措。國家連續十年實施行動計劃,中央財政設立支持學前教育發展專項資金,實施了一系列學前教育重大項目。
呂玉剛表示,社會各界逐步形成廣泛共識,各級黨委、政府及相關部門更加認識到“投資學前教育就是投資未來”。
圍繞破解“入園難”,不斷擴大學前教育資源供給,確保“有園上”。十年來,學前教育資源總量迅速增加,2021年全國幼兒園數達29.5萬所,比2011年增加12.8萬所,增長了76.8%,有力保障了不斷增加的適齡幼兒入園需求。毛入園率持續快速提高,2021年全國幼兒園在園幼兒數達4805.2萬人,比2011年增加1380.8萬人,全國學前3年毛入園率由2011年的62.3%提高到2021年的88.1%,增長了25.8個百分點,學前教育實現了基本普及。中西部和農村發展最快,全國新增的幼兒園80%左右集中在中西部,60%左右分布在農村。
在南京,這十年市本級財政年均投入近3億元,專項用于實施“三項工程”:實施增量工程確保“有園上”,實施惠民工程確保“上得起”,實施提優工程確保“上得好”。
“越來越多的南京家長樂于選擇‘家門口的幼兒園’了。”南京市教育局局長孫百軍說。
破解“入園貴”,普惠資源廣泛覆蓋
十年前,我國九年義務教育實現全面普及、高中階段快速發展、高等教育進入了大眾化階段,學前教育成為我國教育最大的短板。
“事實上,所謂‘入園難’是‘入公辦園難’,各地公辦教育資源短缺,‘入園貴’是‘入優質民辦園貴’。解決‘入園難’‘入園貴’的治本之策,是堅持學前教育公益普惠的發展方向,加快發展公益普惠性學前教育。”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執行院長張志勇表示。
圍繞破解“入園貴”,著力構建以普惠性資源為主體的辦園體系,實現“上得起”。2021年全國普惠性幼兒園(包括公辦園和普惠性民辦園)達到24.5萬所,占幼兒園總量的83%,其中公辦園12.8萬所,比2011年增長了149.7%,充分發揮了公辦園兜底線、保基本、平抑收費、引領方向的重要作用。2021年全國普惠性幼兒園在園幼兒占比達到87.8%,比2016年增長20.5個百分點(2016年開始統計普惠性幼兒園在園幼兒占比),其中12個省份超過90%,有效保障了絕大多數幼兒享受普惠性學前教育,普惠水平大幅提升。
呂玉剛介紹,全國堅持“政府投入為主,家庭合理分擔”,學前教育經費投入機制不斷完善。十年來,財政投入力度持續加大,2020年全國財政性學前教育經費為2532億元,比2011年的416億元增長5倍,財政性教育經費占比從2011年的2.2%提高到2020年的5.9%。中央財政支持學前教育發展專項資金十年累計投入超過1700億元,有效拉動了地方財政投入的快速增長,為學前教育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。
從中央到地方,加快學前教育發展的政策措施力度前所未有。“其中抓住了三個關鍵環節:一是抓投入,特別是中央財政設立專項資金,帶動地方不斷加大財政投入;二是擴資源,采取措施大力發展公辦園,強化城鎮小區普惠性幼兒園配套建設,積極扶持普惠性民辦園,鼓勵企事業單位、農村集體辦園;三是強隊伍,出臺加快幼兒園教師隊伍建設的一系列政策。”張志勇認為。
破解“小學化”,保教質量明顯提升
作為一名在一線工作35年的幼兒教育工作者,成都市第十六幼兒園園長余琳參與了學前教育的歷次改革,感受到了學前教育品質的巨大飛躍,經歷了學前教育從“公益普惠”到“優質普惠”再到“幼有善育”的發展歷程。
“這十年,我們充分認識游戲對幼兒成長的巨大價值。”余琳感慨。她講了親身經歷的小故事——看到操場上黃桷樹的落葉,孩子們自發地玩起了下落葉雨、打落葉仗的游戲。教師抓住這一契機,引導家長共同參與,支持孩子們圍繞落葉開展了近一個月的游戲活動。從簡單玩玩而已,到用落葉鋪路,再到為幾百片落葉編號,他們研究為什么剛落下的葉子是潤澤的但幾小時后就干枯了?幼兒園有多少種不同的樹葉?一片片小小的樹葉承載了一個個有趣的游戲,蘊含了一個個值得探究的問題,組成了無聲但有意義的教育世界。這就是“以游戲為基本活動”的教學日常,把學習融入孩子們的生活,自信寫進了孩子們的心靈。
圍繞破解“小學化”,全國堅持學前教育內涵建設與事業發展同步推進,力保“上好園”。呂玉剛介紹,十年來,科學保教理念深入人心,專業指導持續加強,教育部先后印發《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》《3~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》等一系列文件,建立了比較完善的指導體系,為科學保教提供強有力的專業引領。深入開展“小學化”專項治理,積極推進“幼小銜接”攻堅行動,大力推廣以“安吉游戲”為代表的典型經驗,不斷完善學前教研體系,推動“以游戲為基本活動”有效落實,有力促進幼兒身心健康成長。
與此同時,十年來教師培養規模不斷擴大,2021年,全國開設學前教育專業的本專科高校有1095所,畢業生達到26.5萬人,為持續補充幼兒園師資提供了有力支撐。教師配備基本達標,生師比從2011年的26:1下降到2021年的15:1,基本達到了“兩教一保”的配備標準,師資短缺問題得到有效解決。教師素質明顯提高,學歷結構進一步優化,2021年專科以上學歷的園長及專任教師占比達到87.8%,比2011年提高了24個百分點。連續實施幼兒園教師“國培計劃”,2012年至2020年累計投入43億元,培訓幼兒園教師超過243萬人次,教師專業水平明顯提升。
教育的事情必須遵循人的身心發展規律。張志勇表示,學前教育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出臺、多個治理行動的開展、持續多年的科學育兒知識宣傳等工作,都是在尊重規律的基礎上做出來的,也是在尊重規律的基礎上持續推進的,這是幼兒健康快樂成長的重要前提和保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