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職業教育法修訂通過,并將于5月1日起正式實施。這是該法頒布26年來首次“大修”,針對招生考試制度、高等教育體制等作出進一步明確,既滿足不同稟賦學生的學習需要,又提供多樣化的成長成才空間。
圍繞新職教法,輿論普遍關注的是其中關于“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協調發展”的表述。過去,初中生畢業后將進行普職分流,半數左右學生將進入中等職業學校。普遍的教育焦慮面前,中考成了不少家長眼中的“人生轉折點”,教育“軍備競賽”隨之升級。新職教法首次從法律層面明確職業教育是一種“類型教育”,而不是一種“層次教育”,與普通教育同等重要,同時將更多選擇權交到了學生和家長手中,無疑是對輿論關切的積極回應。
從“分流”到“協調”,一詞之變背后更重要的其實是人才培育觀念之變。事實上,很多家長之所以深信“分流定終身”,很大程度就在于孩子一旦進入職教軌道,便幾乎失去了后續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。而根據最新的職教法,中職生不僅可以讀大專,還可以讀本科,學歷天花板被打破,意味著接受更高層次教育的可能性。目前,教育部已陸續批準設立了32所職業本科學校。升學有路、就業有門,讓所有孩子都接受適合自己的教育,同樣是紓解家長“普職焦慮”的實招。
今天的中國,“制造”與“創造”之路同樣寬廣,研發人才與技能人才的需求同樣巨大,攻關“高精尖”與培養大國工匠是一體之兩面,兩手都不能軟。而放眼現實,我國制造業10大重點領域人才缺口率逐年增大,預計2025年將達到48%。作為技能型人才的培養搖籃,職業教育某種意義上是支撐中國制造轉型升級的關鍵抓手之一。改變“重普輕職”傳統認知,持續優化教育結構,讓更多人看到職業教育之“精”“專”“能”,任重而道遠。
多年來,呼吁重視職業教育的聲音不斷,如今新職教法的落地是一個實質性舉措。加快補齊短板,實現普職同等重視、同等投入、同等保障,才能推動全社會跳出“崇尚學歷,漠視技能”的刻板印象,讓更多孩子能夠依據興趣與夢想選擇未來的發展方向。人盡其才,才盡其用,這是家庭之福、社會之福,也是國家之福。